好的,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,保持原意不变,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,字数也控制得差不多。看下面:
---
皇宫卫队长气喘吁吁地冲进殿内,急切地向皇上报告:“陛下,王兴和王盛已经带来了。”
在朝堂上,两个面色苍白、满脸紧张的人站立着。一个是守城门的哨兵,身穿破旧的军装;另一个则是街头卖烧饼的小贩,手上还沾着油渍。他们战战兢兢,完全不明白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,更不知道皇帝将如何处置他们。
皇上目光坚定,缓缓开口说道:“朕宣布,封王兴为卫将军,封号奉新公;封王盛为前将军,称号崇新公。你们现在便去领官服,回家好好洗漱,准备明日正式上任。”
这一幕,发生在公元6年的长安皇宫。坐在龙椅上的人名叫王莽,他是新朝的开国皇帝,同时也是这朝代唯一的一位皇帝。
封建时代以人治为主,升官全凭上级一句话,因而衍生出无数奇怪的升迁故事。有些人随亲友得势家族“鸡犬升天”,有些人虽不学无术却因偶然机会被提拔。但王莽派官差满长安城寻找名叫“王兴”和“王盛”的人,强行拉进宫任职,恐怕是史上罕见的奇观。
展开剩余87%原来,王莽夺取汉朝皇权,为了让自己的篡位显得合法合理,编了一个离奇的故事。据说他本是一条修炼数百年的白蛇,汉高祖刘邦起义时,曾将其斩杀。
夜晚,白蛇悲愤地找上刘邦:“你起兵也就算了,何苦斩我?我快成仙了,你这一下,修行全废了,太不公平!”
刘邦心虚,只得答应:“白蛇,别闹了,我补偿你,让你来当皇帝,如何?”
白蛇听后觉得还算划算,便不再纠缠。于是上天安排白蛇转世投胎,公元前45年诞生为王莽。
公元6年,汉平帝病逝,太子年幼,王莽顺理成章登基,建立“新朝”。
古代篡位被视为大逆不道,王莽怕天下不服,于是编造这套戏码,宣称自己是刘邦授权登基,是天意安排。
此外,他还命人制作了一本《金匮图》,图中绘有人物头像和姓名,并写明其应担任的官职,声称这是天命安排给新朝的官员。
书中大多数人物都是王莽亲信或亲戚,但“王兴”和“王盛”这两个名字纯属凭空捏造,根本没人认识,也没有官员用此名。
时间一长,王莽有些焦虑。如果找不到“王兴”和“王盛”,“天命”故事就会破产。于是,他下令派人遍寻长安城中所有同名者。
街头巷尾一下子找来数十个王兴和王盛,经过严格筛选,最终选中了一名卖烧饼的小贩和一个守城门的哨兵,赐官封爵。
不得不说,王莽是个绝顶的营销高手和大野心家,这手法在历史上独一无二,令人叹服。
王莽有个显赫的姑姑——汉朝的孝元皇后王政君。
他本人善于伪装,王家九人先后当官,有的封侯,有人出任大司马。但这些人并无真才实学,生活奢靡糜烂,花天酒地、荒废政事。
唯独王莽拒绝入仕,过着清简恬淡的生活。在家孝敬母亲和守寡的嫂嫂,视哥哥的儿子如己出,精心抚养。
对族中长辈和乡邻也极为孝顺,常常上门帮忙挑水砍柴、打扫庭院,对叔伯十分周到,表现得像个世家大族中的异类。久而久之,王莽的名声传遍四方,人人称他为道德模范。
朝中大臣闻讯,纷纷向皇上极力推荐,24岁时,王莽“被迫”入宫任职。
做官后,他仍坚持行善,把自己的俸禄分给贫苦百姓,甚至将皇上赐给他的专用车卖掉,用以救济困苦,自身则徒步上下朝。
他对上下级一视同仁,办事认真勤勉,甘愿吃苦在前,享乐在后。功劳推给他人,错误勇于承担。他的母亲衣着简朴,鞋子有补丁,令同僚误以为是家奴。
这样,满朝文武无不称赞他“为人太奈斯”。
甚至他的二儿子王获曾杀害家奴,虽无人知晓,王莽得知后主动追责,逼儿子自尽。
这举动更令大臣们感动,纷纷向太后建议封王莽为“安汉公”。王莽依旧谦逊,表示愿意当官,却不要封地和俸禄。
每逢灾害,王莽带头节省开支,实行三餐素食,戒酒戒肉,号召百姓减税,开仓赈灾。
在他的推动下,长安新建避难所,专门安置无家可归的灾民。
他极度尊重知识分子,凡是学者无论年龄,都称作老师,并在长安兴建一万套高标准保障房,专门分给有名望的读书人。
他时常抽空探访灾民,与他们同桌共食,赢得了极高人气。
随着声望攀升,朝野一片赞誉声。汉平帝去世后,王莽水到渠成,直接称帝,建立新朝。
不得不说,王莽是营销和造势的天才,这种操作连袁世凯都望尘莫及。
王莽上台后推出一系列超前改革,思想颇似20世纪的政治家。
他大力推行公有制,实施土地国有化,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后平均分配,禁止买卖土地,防止农民失地返贫,避免社会两极分化。
他不仅收归土地,还将盐铁、酒类、铸币、山林水泽全部变为国家所有,几乎比中山先生倡导的“天下为公”理念提前了两千年。
新成立的机构功能类似现代央企,即使到了民国,也未完全实现此举。
他的初衷是消灭剥削和压迫,这样的思想只有现代伟人才能理解。
在宏观调控方面,王莽同样有独到之处。为抑制通货膨胀,曾四次发行新币,用低值旧币兑换高值新币,从中赚取差价,导致民众财富缩水。
经济低迷时,他通过增加货币发行刺激经济增长。
这些做法直到民国国民政府时期才再次出现,与王莽不谋而合。
法治方面,王莽更是领先。他打破古代“刑不上大夫”的传统,实行“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”,无论身份高低,违法必惩,严禁赦免、缓刑或优待。
这就是现代意义上的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,比民国还早几个世纪。
为实现公平,他废除奴隶制度,这比西藏农奴制废除早了一千九百多年。
王莽还设立国家银行,支持合理贷款促进生产。
在教育上,他创建太学,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级人才。
同时加强教师奖励制度,按贡献评职称,鼓励更多人投身教育,提高全民素质。
实行新的县官制度,将行政权与财政权分开,有效防止腐败。
他提出“官无常贵,民无终贱”的理念,打破铁饭碗,废除终身制,这些改革思想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普及。
总的来说,王莽的上位手段极其超前,他没有像明朝的魏忠贤通过阉割进入皇宫,也不像唐代李林甫那样靠结党营私贪污上位。
他靠精心伪装和包装自己,操控民意,最终实现权力登顶。
在现代眼中,他简直是戏精和影帝结合体,古人中罕见如此高情商,真有穿越者之感。
他的执政理念更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,追求天下大同,完全是现代人才能想象的蓝图,进一步强化了他“穿越者”的传闻。
但实话说,王莽的一切行动并非纯为百姓福祉,而是为了巩固政权,洗刷篡位罪名。
他的“新政”未能促进社会进步,反而加重民众负担,激化社会矛盾,失败几成定局。
朱绍侯主编的《中国古代史》对王莽评价颇具代表性:他“采取一系列反动措施,造成经济混乱和政治不稳,给人民带来更大灾难和痛苦。”
白居易的诗句“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下士时,假使当时身便死,一生真伪有谁知?”道尽了其复杂身影。
这位疑似“穿越”的野心家王莽,看似利民,实则与民争利,被刘秀推翻也就不足为奇。
与之相比,刘秀才是真正的明君贤帝。
参考资料:《后汉书 卷九十九下 王莽传第六十九下》《王莽改制:一次乌托邦式公有制的尝试》中国作家网 2021-05-01
---
改写完毕!如果需要,我可以帮你做更简洁或者更详细的版本,或者帮你分析内容。你觉得怎么样?
发布于:天津市富豪配资-配资证券配资网站-在线配资流程-杭州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